| |||||
|
|||||
一江春水碧,兩岸花草芳。陽春三月,行走在水清岸綠的茅洲河碧道,來自新疆的調研者們很難相信這里曾如墨汁河般,是廣東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從積重難返到水清岸綠,茅洲河的變化從2016年開始發生。這一年,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來到廣東,直指茅洲河水質污染嚴重等問題。這年起,茅洲河連續兩年作為廣東省重點環保問題“掛牌督辦”,省、市、區齊心推進,寶安區水務局主力擔當,EPC參建單位艱苦奮戰,各級河長協同作戰,行業協會、環保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成“民間河長”主動參與……一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深圳寶安拉開大幕。 高強度投入、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十三五”以來,寶安累計建成市政雨污分流管網4686公里,基本補齊管網運行缺口;累計完成排水小區正本清源改造5214個,在全市率先實現河流補水全覆蓋,有效恢復全河段、全流域河流本色。 如今,昔日的污染大戶已成為治水樣板——過往被市民所詬病的臭水溝,不僅變成了水鳥與植物的棲息地,也成為潤澤城市發展的珍貴水脈;寶安160.8公里的碧道,如同一條綠色的綢帶,將河湖山水串珠成鏈,在高樓大廈間悠然舒展,為這座國際化、現代化的繁華都市增添了一抹自然氣息與生態活力。 直線趕超,破繭成蝶。調研當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改革辦調研組一行人,漫步茅洲河碧道,遠眺碧水長流、滿目生機;走進茅洲河展示館,盡觀治水之路,一覽今昔巨變。 如何評價茅洲河(寶安段)的治理成效?帶隊調研的負責人用了兩個字——厲害!長河東流、晝夜不息,寶安治水人的腳步未曾停歇,新的治水故事仍在不斷上演。 困局??40年生態欠賬 城市傷疤難愈 茅洲河被譽為深圳的“母親河”。這條全長41.61km的河流從深圳市寶安區蜿蜒而過,曾為依水而居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機。 “這條河,在漫長歲月里催生著沿岸村落的枯敗與榮旺、沉寂與新生,承載著流域土地上所有人的集體記憶,孕育代代文明?!鄙钲谑凶骷覅f會會員溫秋圓曾在《茅洲河的回憶》一文中寫道,這是一條深情的河,兩岸云山漠漠,一川碧水茫茫。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流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茅洲河沿線的工業經濟越發紅火,卻也日益蠶食著沿岸的生態環境,大量污水毫無節制地直排入河,各類垃圾堆積在河畔淺灘,污水橫流的茅洲河也因此成為廣東污染最嚴重的重點整治河流。 “茅洲河流域一帶,電鍍、線路板、印染等重污染的企業曾高度集中,廢水偷排、漏排、超排現象普遍,河岸邊的村民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里?!睍r任松崗街道河長的阮開江回憶稱,工業和生活污水的疊加污染,令茅洲河的水質情況雪上加霜。 寶安是深圳的產業大區、人口大區。數據顯示,2015年茅洲河流域深圳一側的涉水污染源企業多達3.87萬家,城中村和商住小區混雜,甚至很多“散亂污?!逼髽I混雜在居民區中,沿岸排污口密布,廢水偷排、漏排、超排等問題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與之相對的,卻是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滯后、覆蓋率低。例如,2015年,在寶安片區已建的152公里污水收集干管中,部分管段由于缺乏維護,已出現破損、淤積等功能性、結構性缺陷,僅有48.3公里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污水難以收集、無處可去,最終盡排入河。 “掩鼻而走、背水而居、閉窗而眠”成為茅洲河周邊居民的生活寫照,不少人稱茅洲河是深圳臉上的一道疤。 面對這條污染嚴重的河流,治理難度之大、任務之重顯而易見,寶安也深知,茅洲河的水污染整治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016年,一場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在寶安正式打響。 破題??全域系統治理 “母親河”重現清澈 污水干管敷設難、污染企業管控難、雨污分流整治難、底泥污染處理難、深莞交界協調難……在茅洲河展示館,一個個“難”字,述說著深圳與寶安治水人的艱辛。 正如當人們像解剖麻雀一樣去剖析茅洲河污染成因時,一道又一道問題接踵而至,各類矛盾錯綜復雜,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問題與問題交織、困難與困難疊加。日月更替、寒來暑往間,無數治水人迎難而上,在摸索中向前,在探索中創新,從“打開一扇窗”逐漸“走出一條路”。 起初,寶安曾嘗試采取截污的方式,通過沿岸設置箱涵進而阻斷污水,但污水卻怎么也截不住。在一次次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寶安逐漸意識到茅洲河污染在河里,但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并由此轉變治水策略,構建起符合治理需要、具有寶安特色的解決方案。 縱觀寶安治水歷程,系統思維貫穿始終?!爸嗡こ瘫绕胀üこ谈邚碗s性和特殊性?!睂毎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感慨,寶安的治水工程并非單個項目而是工程,必須干流支流、岸上岸下、源頭末端系統考慮、一體治理。 一方面,著力開展全要素管控、專業化管養。寶安區科學統籌“廠、網、河、站、池、泥”六大要素,最大限度發揮設施系統的整體效能;全區326名領導干部擔任河長,各級河長累計巡河近10萬次,身體力行確保各項舉措扎實落地, 另一方面,探索形成寶安特色治水模式,切實開展全流域治理。以茅洲河治理為先導,寶安在全國率先推行“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明確了明、暗渠全河段達標,干、支汊流全流域達標,晴、雨天全天候達標的“三全達標”的治理目標;制定了“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復生態,全面補水、活水保質”的“三全治理”技術路線;采取建管納污、正本清源、初雨棄流、多源補水、生態修復、排水管理、監管執法、宣傳引導等建管并重的八大舉措。 “按照這條路線,我們逐步構建完善了雨污兩套排水系統,消除了各種截污總口,補足了污水處理能力,河流水質穩步提升,河流生態系統也得到修復改善?!睂毎矃^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寶安水環境實現歷史性、根本性好轉。 2022年,寶安66條河流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其中,106.2公里的河流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地表水Ⅳ類。魚翔淺底、白鷺翩躚,明媚的陽光下,茅洲河波光粼粼、碧水融城,如同色澤瑩潤的絲帶穿過疊翠重巒和煙火人家,點綴出宜居宜業的幸福城景。 煥新??“水產城”融合共生 生態美串珠成鏈 從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寶安河流的華麗蝶變,不僅在于水環境“從黑變清”,更在水生態“由清變美”。近年來,寶安積極推進環境修復,堅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總目標,激活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機,讓大美寶安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創新“水產城”共治,寶安相繼修建8座濕地、累計建成160.8公里碧道,石巖環湖碧道作為深圳最長的環湖碧道實現全線開放。2022年,寶安超額完成海綿城市建設任務,實際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8.31平方公里,九圍生態庫、固戍水質凈化廠二期、截流河沿河休閑帶示范段等5個項目被評為全市年度海綿城市典范項目。 與此同時,寶安將分散的線路板、表面處理等涉工業廢水類企業納入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集約管理、集聚發展,吸引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不僅促進了寶安區產業轉型升級、拓展釋放產業空間,實現相關產業鏈的整合和集群發展,也為深圳乃至廣東構建流域生態水陸統籌管理體制和長效運作機制積累了寶貴經驗。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今年,寶安區水務局提出,圍繞安全保障、品質提升、高效管理三個方面,狠抓九項工作,努力打造先行示范區水務標桿。 在守護一波碧水的基礎上,寶安將積極構建“兩帶三廊五區”碧道建設格局,并依托碧道建設,重塑城水關系,織密都市生態網絡。根據計劃,寶安西部沿海區域將打造以服務寶安中心區、桃花源科技創新生態園區為重點的6公里濱水公園帶,東側建設聯通石巖科創城、立新湖等重點片區的9公里休閑游憩走廊,北部則以“七彩碧道”為示范,形成“繽紛碧道網+魅力水岸城”18公里特征級水網,支撐西部城市中心品質環境的戰略資源。 到2025年底,寶安將完成255公里碧道建設任務。屆時,一條條綠意盎然的碧道,將串聯寶安的山河湖海,融入都市的八街九陌、群眾的生活日常,讓良好環境真正增進民生福祉。江河安瀾、秀水長清,一座生態環境一流的高品質民生幸福城,正在寶安成為現實。 鏈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4/07/content_10056771.html | |||||
【打印】【關閉】 | |||||